法院审判法庭大楼信息化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概况 1
1.2编制依据 1
1.3建设地点 3
1.4项目建设目标 4
1.5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0
1.6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13
1.7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13
1.8项目建设期 13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14
2.1项目建设背景 14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19
2.2.1项目的实施是提升司法水平发展的需要 19
2.2.2项目的实施是提升司法公平公正的需要 20
2.2.3项目的实施和司法改革形成的强大工作合力,是促进法院工作的重要途径 20
2.2.4项目的实施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22
第三章 项目需求分析 23
3.1综合安防需求分析 23
3.1.1总体需求 23
3.1.2功能需求 23
3.2六专四室需求分析 26
3.2.1专用囚车 26
3.2.2专用囚车库 26
3.2.3专用羁押通道 27
3.2.4专用电梯 27
3.2.5专用桌椅 27
3.2.6专用卫生间 27
3.2.7羁押室 27
3.2.8监控室 28
3.2.9警用装备室 28
3.2.10枪弹室 28
3.3智慧法庭需求分析 28
3.3.1为法官提供辅助阅卷的需求 29
3.3.2庭审提纲智能推送的需求 29
3.3.3争议焦点辅助归纳的需求 30
3.3.4庭审笔录辅助制作的需求 30
3.3.5庭审过程质证的需求 31
3.3.6向法官推送相关法律条文及相关案例的需求 32
3.3.7对办案助手的需求 32
3.3.8文书智能辅助制作的需求 32
3.3.9对裁判结果预估的需求 33
3.3.10电子签名和捺印的需求 33
3.4诉讼服务大厅需求分析 34
3.4.1总体需求 34
3.4.2基础设施需求 34
3.4.3功能需求分析 35
3.4.4岗位需求分析 36
3.5执行指挥需求分析 37
3.5.1执行过程留痕 38
3.5.2过程文件存储 38
3.5.3人员身份查验 38
3.5.4现场环境勘察 38
3.5.5实时了解现场情况 39
3.5.6联合协同指挥 39
3.6智慧警务需求分析 39
第四章 项目建设选址 40
4.1项目地理位置 40
4.2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概况 40
4.2.1基本情况 40
4.2.2区位交通 41
第五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方案设计 43
5.1建设规模及内容 43
5.2设计依据和原则 45
5.2.1设计依据 45
5.2.2建设原则 48
5.3综合安防管理系统设计 48
5.3.1设计思路 48
5.3.2拓扑结构 49
5.3.3视频监控系统 50
5.3.4监控中心设计 59
5.3.5中心存储设计 61
5.4智能一卡(人脸)通系统 66
5.4.1门禁管理系统 66
5.4.2梯控管理系统 72
5.4.3考勤管理系统 75
5.4.4消费管理系统 78
5.4.5智慧一脸通系统 83
5.4.6出入口车辆管理系统 88
5.4.7智能安检系统 94
5.4.8信息发布系统 97
5.5智慧法庭系统设计 102
5.5.1智慧法庭系统设计特点 104
5.5.2系统功能介绍 105
5.5.3智慧庭审设计 122
5.5.4OCR识别能力 127
5.5.5语音识别能力 127
5.5.6分布式存储 129
5.5.7法律知识图谱 129
5.6智慧法庭设计 131
5.6.1智慧法庭设计 131
5.6.2大法庭系统设计 134
5.6.3中法庭系统设计 140
5.6.4刑事法庭系统设计 145
5.6.5少年法庭系统设计 150
5.6.6小法庭系统设计 155
5.6.7独任法庭系统设计 160
5.6.8智慧法庭应用系统 164
5.7一站式诉服大厅方案设计 178
5.7.1设计依据 178
5.7.2总体思路 179
5.7.3总体框架 179
5.7.4数字法庭架构设计 241
5.8法庭高速无限办公网络设置(无线AP) 249
5.9法院六专四室系统设计 250
5.9.1设计思路 250
5.9.2系统拓扑 250
5.9.3院内专有场所建设 251
5.9.4院外移动指挥 262
5.10法院执行指挥系统设计 266
5.11法院智慧警务系统设计 272
5.11.1设计思路 272
5.11.2逻辑架构 273
5.11.3系统拓扑 274
5.11.4警务指挥 277
5.11.5警务安全 280
5.11.6警务大数据 289
5.12“24小时法院”设计 292
5.13 庭审现场网络视频直播 296
5.13.1概述及设计目的 296
5.13.2系统技术特点 297
5.13.2庭审现场实时视频集中管理平台 298
5.13.3系统功能庭审影象采集 300
5.13.4远程庭审及异地庭审系统 302
第六章 节能评估 303
6.1节能编制要求 303
6.1.1编制依据 303
6.1.2编制原则 303
6.2能源消耗 304
6.3效果分析 305
6.4资源综合利用 305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306
7.1项目建设环境现状 306
7.2项目建设期与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 306
7.3环境治理措施 307
7.3.1项目运营期环境治理措施 308
7.4环境影响评价 308
第八章 安全与消防 309
8.1 劳动安全与卫生 309
8.2 劳动安全卫生防范措施方案 310
8.3 消防 311
8.3.1设计依据 311
8.3.2消防措施及设施 312
8.3.3消防管理制度 312
第九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314
9.1组织机构 314
9.2人力资源配置 314
9.3劳动定员 314
9.4员工培训与工作制度 315
9.4.1员工培训 315
9.4.2工作制度 315
第十章 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 317
10.1质量管理 317
10.2进度管理 318
10.3合同管理 319
10.4资金管理 319
10.5现场管理 319
10.6项目实施 320
10.7项目实施原则和方法 320
10.8 项目实施进度 321
第十一章 勘查、设计、施工、监理 322
11.1勘察组织方案 322
11.2设计组织方案 324
11.3监理组织方案 324
11.4施工组织设计 328
第十二章 项目招投标 331
12.1编制依据 331
12.2招投标的基本原则 331
12.3招标范围 332
12.4招标组织方式 333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35
13.1编制依据 335
13.2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335
13.3项目总投资估算 337
13.3.1项目建设投资 337
13.3.2建设期利息 337
13.3.3流动资金 337
13.4资金筹措 339
第十四章 财务评价 340
第十五章 效益评价 341
15.1评价方法 341
15.2经济效益评价 341
15.3社会效益评价 341
15.4生态效益评价 343
第十六章 项目社会风险分析 344
16.1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 344
16.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344
16.3调查内容和范围 345
16.3.1调查内容 345
16.4风险分析方法 346
16.4.1定性分析法 346
16.4.2定量分析法 346
16.5风险估计 347
16.5.1单因素风险估计的方法和标准 347
16.5.2单因素风险程度分析 348
16.5.3初始风险等级判断 349
16.6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349
16.7风险等级 353
16.7.1单因素风险程度估计 353
16.7.2项目整体风险等级评判 354
16.8社会风险结论 355
第十七章 结论及建议 356
17.1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356
17.2合理化建议 357